称职的爸爸妈妈并非天生的,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,爸爸妈妈要处处做个有心人。
1、你是孩子的“克隆”对象
家庭教育的特征是潜移默化,言传身教。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大,模仿性强,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,每时每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影响。对于0—3岁的幼儿而言,这种影m向非常重要。由于人的个性和主要优势和弊端大多是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的。这一时期的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爸爸妈妈。因此,孩子在家庭中所学到的所有,包含说话的语调、动作、走路姿态、性格和品德等都会打上爸爸妈妈的烙印。所以有人说,孩于是爸爸妈妈的镜子。假如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只顾吃喝玩乐‘生活自由散浸,甚至行为不轨,无疑会给孩子导致负面影响。
2、别总是“人家孩子如何、如何的”
爸爸妈妈要教育好孩子,第一就要知道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。年龄特点是指肯定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进步水平及特征。如孩子在婴幼儿期特别喜欢游戏和故事,爸爸妈妈使用做游戏和讲故事的办法来教育孩子,便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假如一个劲地讲大道理,成效一定不好。个性特点是指每一个孩子各自具备的性格特征,如有些孩子性格外向,活泼好动;有些则性格内向,偏于肠腆、安静。因此,不可以使用千篇一律的教育办法。爸爸妈妈学一点儿童心理学常识尤为重要,应该常常注意察看和研究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,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察看其所思、所为及其心理需要。在家教过程中,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用”人家孩子如何的“来衡量我们的孩子,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有我们的个性特征。
3、孩子一样有自尊心
有的爸爸妈妈从未意识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,一味求全责备或轻视孩子的点滴进步,在不经意中就伤害了孩子。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要紧心理原因,尊重孩子不只能促进其自信心、自尊心的进步,而且能促进其革新精神与自我行为控制。自尊心遭到损害的孩子,在进步中势必会产生心理障碍,如自卑感和对抗心理等。因此,爸爸妈妈需要时刻注意尊重孩子,保护并培养其自萄心。在生活、中,重视孩子的点滴进步,准时一定和鼓励。对于孩子不及别人之处,不责备,不讽刺,可用其他长处来勉励孩子
4、从小教起,从小改了
0—3岁是孩子身心进步最飞速和最基础的时期,此时可塑性大,培养好的品德及性格最容易获得效果。同样,如果是在幼儿时期形成了某种不好的行为习惯,纠正也最易。但,假如错过了幼年时期再进行教育,困难程度就大得多[目前,有的中小学生行为品德上出现的很多问题,都是因为婴幼儿期缺少好教育或教育不当所致。
5、别总盯着孩子的缺点
爸爸妈妈对孩子进行教育时,对于其表现出的好行为给予一定和表彰,会使孩子感到开心,将来自然想再重复这种好行为,这种做法称之为正强化。有的爸爸妈妈的双眼一直盯住孩子的缺点,并翻来覆去地讲这类缺点,这就称之为负强化。负强化不只改变不了孩子的不好的行为习惯,反而易于强化这种习惯。如有的孩子有偏食的问题,爸爸妈妈甚为着急,期望孩子改掉,逢人便说:“这孩子只吃鱼、肉、蛋,蔬菜不沾边……这可如何解决呢?”其实,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,更会加剧他的缺点。孩子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,总是是爸爸妈妈惯用负强化所致。
6、决不为孩子护短
每一个孩子都有优势和弊端,但有不少爸爸妈妈只爱听表彰和赞颂之辞。假如有人批评我们的孩子,总是非常不开心。当自己发现了孩子的缺点,也是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为孩子隐瞒。有些爸爸妈妈还挖空心思为孩子开脱、辩解,甚至指责其他人。其实,这不是爱惜孩子的正确做法。一则因为爸爸妈妈护短,孩子会有恃无恐,变本加厉。二则其他人不再反映状况,不利于爸爸妈妈全方位知道孩子。但孩子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,总会表现出来。孩子的短处总是是越护越短,以后铸成大错,爸爸妈妈会悔之莫及。
7、不需要暴力“征服”孩子
有的爸爸妈妈觉得”不打不成才“’常用暴力的态度对待孩子,从而带来很多不好的后果。
一则孩子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,暴力的态度会使其精神紧张,有损其身心健康,并可导致两代人的感情隔阂。二则孩子由于慑于暴力,总是不敢向爸爸妈妈讲实话,久而久之,容易培养撒谎话、不诚实的恶习。三则孩子的模仿力强,将来也会成为暴力纳人。所以,爸爸妈妈采
用高压方法来“征服“孩子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。
8、不把电视当成“保姆”
目前,有为数不少的爸爸妈妈为图省事,把电视当成孩子的全日制“保姆”,这对孩子的
身心进步是不利的。一则让孩子长期看电视,会直接妨碍亲子间的语言和感情交流,也不利于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进步。二则成天让孩子看电视,必然降低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,对视力也有不好的影响。三则看电视所需要的是被动注意力,若看得太多,不利于进步好好学习的主动注意力,以致学习时注意力不可以持久集中,做事易于出现疲劳。因此,孩子看电视要有选择,时间不适合太长,爸爸妈妈第一要管理好自己,不要让孩子成为我们的“陪看”。